新征程新奋斗|“小医生”也有“大舞台”她是居民身边的健康守护者BOB
栏目: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:2023-05-08
 BOB体育朱兰,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。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 从专科医生转身为全科医生、家庭医生,从医院诊室来到社区,在上海的基层社区中,有一位名叫朱兰的“健康守护者”。  朱兰,是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。1998年,她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,毕业后来到上海徐汇区日晖医院,原本是一名心内科医生。2005年为适应社区卫生改革需要,她毅然转型为全科

  BOB体育朱兰,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。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

  从专科医生转身为全科医生、家庭医生,从医院诊室来到社区,在上海的基层社区中,有一位名叫朱兰的“健康守护者”。

  朱兰,是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。1998年,她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,毕业后来到上海徐汇区日晖医院,原本是一名心内科医生。2005年为适应社区卫生改革需要,她毅然转型为全科医生,从此下沉到社区服务。

  从医25年,从坐等病人上门求医,到主动下社区签约居民,朱兰秉持医者仁心、悬壶济世的本色,在基层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“筑坝值守”。如今,她和一名家医助理承担着辖区1829名签约居民的健康守护工作。

  或许有人觉得,在社区当“小医生”没意思,大专家才了不起。来自基层一线的朱兰用亲身经历证明,“小医生”也有“大舞台”。这些年,她荣获了中国医师奖、全国十大最美医生等许多国家级荣誉,数次与吴孟超院士同台领奖,还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走进了人民大会堂。

  回首职业生涯,朱兰有许多故事可以讲,其中包括一次非常重要的“出走”—— 从诊室走到社区。

  大学毕业后,朱兰在徐汇区日晖医院成为心内科医生,和大部分医生一样,每天在诊室为病人看诊治病。这样过了7年后,2004年上海启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,日晖医院转型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。

  朱兰记得,当时决定是留还是去,她自己面临着艰难的选择,许多问题在她的头脑中翻滚: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改变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况?如何防止小病拖成大病事件的发生?

  多年的临床实践告诉她,要解决这些问题,就要大力发展基层卫生保健,在社区做好全方位的健康管理,而全科医生无疑是承担这些使命的最佳人选。

  朱兰最终毅然选择了坚守在社区,从源头上服务和守护居民健康。通过转岗培训,她在2005年成为了第一批全科医生。

  从专科医生的诊室,到全科医生的社区,对朱兰而言,一切都是陌生的。“以前,我坐在诊室里,等着患者来找我;现在,我必须主动跑到社区里,让居民们相信我,让我负责他们的健康。”她说。

  2011年,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家庭医生制度。第一批全科医生朱兰,又成了第一批家庭医生。她带头实践家庭医生制服务、“1+1+1”签约等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工作,试点分类健康管理服务,探索以居家为基础的“医养一体化”养老新模式,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认可。

  朱兰记得,斜土街道有一位袁老伯,因为脑梗导致左半身瘫痪,性格也变得十分孤僻和暴躁。多年前,她第一次上门时,袁老伯一见到她,马上一脸戒备,连连摆手:“三级医院都看不好,来个社区医生有什么用?”

  朱兰也不气恼,她笑着说:“就让我这个社区医生来给您看看,对您也没有什么损失呀。”见朱兰一点不生气,反而笑脸相迎,袁老伯倒有点不好意思了。朱兰先跟袁老伯聊聊家常,然后根据他的病情,为他制订了详细的康复计划,不仅为他调整了药物BOB,还给他列出一张饮食与运动的清单。

  跟袁老伯聊得比较熟了以后,朱兰参观了袁老伯的家。她发现家里空间有限,浴室十分湿滑,就跟袁老伯的家人说,请他们在向阳的墙壁上安装专门的拉手,可以让老人锻炼锻炼,并且要在浴室里铺上防滑垫、装上扶手,以防老人意外跌倒。

  此后,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,朱兰都定期上门,倾听老人的喜怒哀乐,为他进行心理疏导。同时,根据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,她教会老人和他的家人一些肢体康复技巧,不断提高袁老伯的生活自理能力。

  一次次的访视,袁老伯卸下了内心的防备,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个社区医生,也把朱兰当成了朋友。如今,袁老伯的偏瘫情况已经明显改善,性格也开朗了很多。

  朱兰说,有一次自己离开袁老伯家里时BOB,他望着她忽然说了一句:“小朱医生,真是多亏有你,谢谢你!”这句“谢谢”,让朱兰从内心深处觉得BOB,成为社区医生、家庭医生,这一步她“走”对了。

  截至目前,朱兰和助理构成的家庭医生工作小组,在辖区内已承担起1829名像袁老伯这样的签约居民的健康守护工作。

  以居民健康为中心,朱兰积极组织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。近年来,她共负责及主要参与上海市级、区级课题9项,发表论文30余篇,任主编、副主编和编委参编7部医学书籍,参与十余部国家级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的编写。

  “我们的学术和科研都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居民健康水平,以及全科医生的诊疗服务理念和能力。”朱兰介绍,不同于“大院大所”在基础理论和高端层面的研究,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所关心的课题其实并不高深,但与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。

  比如,面对社区慢病不断井喷的现状,朱兰把高血压、糖尿病肾病的有效防治和健康管理作为研究重点,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,探索群组干预管理新型模式,具有适宜推广、病人依从性高、符合成本-效益原则等特点,还获得了徐汇区医疗卫生技术奖。

  2017年前后,上海在新一轮医改中提出加快建立全覆盖、全方位、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,而这也恰恰是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核心。因此,朱兰结合国内外所学,借鉴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,构建了一个适合社区家庭的健康评价体系,通过60余个细化的指标,展开对居民家庭的健康评估。

  目前,这套方案已在徐汇区等上海多区、外省市得到推广,让社区健康管理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,让老百姓的健康更有保障。

  这种评估有很多好处,朱兰举了一个例子。有一次她为居民张阿姨进行健康评估时,无意中得知张阿姨大便有点不正常,朱兰立即追问她的症状,随后建议她马上接受肠镜检查。结果,张阿姨被诊断为结肠癌,所幸发现及时,术后恢复很好。

  近些年,朱兰不断把自己的经验、知识传授给更多青年医生。作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社区实习基地的骨干教师,她参与医学生的社区带教,帮助青年医生树立全科思维与理念,先后带教两名上海市全科优青、两名徐汇区优青,为发展全科医学、培养优秀全科医生不懈努力。

  有些人觉得,在社区当“小医生”没意思,大专家才了不起。但从医二十多年,朱兰用亲身经历表明,“小医生”也能和大专家站在同一舞台上。

  与吴孟超院士的几次同台,至今令朱兰深深难忘。2014年,朱兰和吴孟超一起站在第九届“中国医师奖”的颁奖台上;此后BOB,他们又同获2016年度“全国十大最美医生”;在同济医科大学110周年校庆上,吴孟超和朱兰都被授予杰出校友称号。

  “当我和吴老站在一起时,我找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价值所在。做好一名全科医生,是我将始终坚持的选择。”她说。

  作为来自基层一线月朱兰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。她特别激动,也备受鼓舞。对报告中提出的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,坚持预防为主,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BOB,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”等内容,朱兰感同身受。

  她说,当前,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成为上海医改的一张名片,也是上海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模式之一,作为优秀全科医生和学科领军人才,她为之骄傲,并将继续带领团队服务好社区居民。

  “如果说专科医生是在下游救治落水者,那么全科医生就要在上游筑牢堤坝,从源头上避免更多人落水。”朱兰说,随着基层卫生体系越来越完善,更多居民愿意在家门口就诊,她将义无反顾地继续当好千家万户的“健康守门人”,推进基层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。